建筑渗漏问题严重,防水市场巨大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9-15 14:49:53    点击:
      建筑乃百年大计,建筑工程除了要求牢固之外就是要防水、防潮,但防水材料的质量好坏往往被人忽视,使用劣质防水材料导致房屋渗漏情况时有发生。
      “建筑渗漏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更会影响到房屋整体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虽然行业内开始逐步探讨哪些产品应该留下,哪些必须淘汰,也在过去的几年里出台了不少限制和禁止的政策,但对建筑渗漏治理而言收效甚微。
      根据2014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零点调查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在其抽样调查的 2849个建筑屋面样本中,有2716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95.33%,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建筑防水关系到结构安全质量问题。但长期以来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对建筑防水技术复杂性、综合性认识不足。在设计和施工上对防水工程按程序简单化处理,缺乏有效的防水方案设计和选材,加上施工不当,是经常造成渗漏的根源。 ”安徽寰宇设计院总工程师李强表示,现在在防水施工过程中,由于费用压的很低,施工中只是简单凑合地把防水做完,漏了再堵,这是普遍的观点。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反正是漏水,干脆就不做防水,漏了以后再去堵、再去修。实际上,把防水作为功能问题,没有把防水的渗漏问题上升到质量安全的意识上。
      防水行业素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说法。防水材料是半成品,必须通过防水工人的正确施工才能达到防水功能。然而,在许多防水工地上,由于工艺流程管理混乱,工人们往往仅凭经验求多求快施工,常常出现基层处理不到位、部分细节点不注意、涂膜厚度不足等问题。尤其到了防水施工的旺季,施工人员紧缺,私招乱拉农民工现象普遍,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干边学,根本谈不上工艺水平。由于防水产业工人的缺失和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防水工程质量。
低劣防水材料成建筑隐患
      防水工程就好比建筑的 “外衣”,而编织这件“外衣”的材料就是防水产品。为了提高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国家质检总局已连续5年把防水材料列为年度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
安徽建筑大学材化学院副院长丁益教授认为,建筑防水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防水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余家防水企业,但却只有三分之一企业拥有生产许可证。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个别地区,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甚至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
      “在防水市场乱象丛生的当下,防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企业的失信经营问题,在行业内已成为‘家常便饭’。劣质产品的大量生产,虚假检测报告、虚假产品信息的一再曝光,建筑渗漏等问题的舆论热度居高不下。 ”丁益指出,这些行为不仅使得建筑和工程渗漏的现象越发严重,威胁到了建筑和工程的质量以及居民的安全,更不利于防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质量和信用主体,防水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实现持续发展甚至成为“百年品牌”,就不能被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所迷惑,而必须要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
      房屋渗漏,导致业主财产受损、邻里失和,业主与物业之间纠纷不断。 “我省建筑渗漏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对结构自防水不重视、防水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不合理。”有着规模影响力的我省防水企业安徽朗凯奇建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俞锋介绍:“2015年,公司专门成立了渗漏维修平台。但在实际渗漏维修过程中,虽然不断改进防水产品和施工工艺,也只能是修修补补,始终难以根治。面对如此高的渗漏率,只有从‘根’上即结构性自防水上下工夫。 ”“眼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在各行各业展开,建筑防水行业也面临着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课题。 ”廖绍锋认为,居民建筑、高铁、地下管网、河堤大坝、国防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城市都离不开有效的建筑防水,人们对于居住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建材防水行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建筑渗漏已成为除建筑结构安全外影响建筑质量的第二大问题,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建筑工程质量投诉最多的工程项目。 ”安徽朗凯奇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启信说。我国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将防水分为两个等级:Ⅰ级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Ⅱ级适用于一般建筑。 “在2004年的规范中,要求防水层耐用年限最长的也只有25年,这与建筑物的寿命远远不相匹配。而目前,我国防水工程普遍执行的是5年保修期。 ”乔启信认为,表面上看,这对防水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有一定要求,而实际上,5年之内什么时间漏、每年漏几次都没限制,等于渗漏合法化,因为保修不是保证不漏。从众多案例来看,防水已成建筑物的“短板”,除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外,还严重制约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因此,强化混凝土结构主体自防水,是目前解决防水工程困境的唯一出路。
      目前,地下工程防水体系主要由混凝土结构主体自防水和其他防水层防水两部分构成。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要求,结构主体自防水应当是地下防水工作的基础,其他防水层则处于附属性地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结构自防水‘悄然隐身’,附着在结构外面的其他防水层 ‘喧宾夺主’,结构主体自防水的重要性被忽略了。”对防水施工有着多年研究的邵华良深有感触,建筑结构自防水做得好,其他防水层在此基础上就是锦上添花;结构自防水差,结构质量就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和隐患,一旦渗漏,外部防水层就成了替罪羔羊。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万丈高楼始于地下,地下防水应与结构寿命相同,重视结构性自防水就是重视结构质量。要将建筑防水工程提升到与结构工程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质量安全,提升建筑工程寿命。
      “建筑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防水材料生产、销售、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审图、工程施工、监理、监测、验收等众多环节。而这些环节又分别归口不同的部门管理。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难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廖绍锋表示,“防水要从源头抓起,必须重视结构自防水,再辅以外部防水材料。这就意味着设计院、甲方、施工单位和防水分包方要通力合作,方能解决建筑物渗漏高发问题。 ”同时,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行政或法治手段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也希望社会各界都重视建筑物渗漏问题,要站在“建筑品质”和“建筑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一问题。
      他表示,业主购买房屋出现漏水问题时,应该以协商和维修为先,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和时间损失,若漏水、掉渣严重,影响房屋的居住功能,且开发商和物业的解决效果达不到业主满意,业主有权提出退房请求。“按揭的房屋也能退房,不过需要业主、开发商和银行三方认真协商,若开发商不予配合,建议业主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告诉我们说,“业主也可以就漏水造成的装修损失、时间损耗以及房屋价值贬损向开发商提出赔偿,但是赔偿数额要依据专业部门鉴定和法院裁定结果来执行。”